瑶医对病症的认识
来源: 作者: 日期:2010/10/20 11:40
四、中毒
中毒是古代瑶族地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我国古代有“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故事,在瑶族聚居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有毒的草药更是俯拾皆是。《岭外代答》曰:“广西妖淫之地,多产恶草”。
晋张华《博物志》中最早记载了有关瑶药毒药的知识,曰“交州夷名曰俚子,俚子弓长数尺,箭长尺余,以焦铜为镝,涂毒药于镝锋,中人即死”。瑶族先民用毒制成箭,用于军事和狩猎,用毒药毒人,使人死、致伤、致残。1976年,广西考古工作发现贵县罗泊湾一号墓有七个殉葬人,经鉴定,均无伤痕及骨折,其死因可能是毒杀。这就是当地壮瑶族地区使用毒药杀人的例子。瑶族地区毒药秀多,据广西地方文献和中草药普查的资料记载有:砒霜、铅粉、鸦片、苦刎、羊角扭、断肠草、野菊、曼陀罗花等。瑶族人民认识了毒药,同时也探索、总结出了解毒药。如用甘蔗、猪腰子、山狭骨等解箭毒;用黄藤、壅菜汁、山豆根、黄连、芭蕉根等解诸药毒;用钩吻、黄药子、蜈蚣等解虫毒及蛊毒;用橄榄、白豆蔻、白葡萄等食物中毒;用甘草、白花藤、金钗股等解诸毒。
瑶族地区是一个多毒的环境,毒药、毒虫、毒蛇、蛊毒、瘴毒很多,特别是古代,中毒的发生很常见。瑶医所认识的“毒”含义很广,包括所有中毒疾病,主要分为:① 金属中毒。乃服食炼制丹药而致。② 误服有毒植物中毒。③ 食物中毒。④ 蛊蛇、毒虫咬伤中毒。⑤ 中瘴毒。⑥ 中蛊毒。⑦ 中箭毒。《肘后方》和《太平圣惠方》还专门列出解岭南俚人毒艏的方药。据故宫档案记载,雍正曾谕广西巡抚李缓要铲除瑶族地区作毒箭的药源。李上奏谓:在隆安县乔建乡找到名为“撒”的毒树,高三、四丈。今人考证,即“见血封喉树”。晋、梁元方《诸病源候论》记载了壮瑶族先民制造的五种毒药:不强药、蓝药、焦桐药、金药、菌药。
瑶医关于中毒的诊断,文献早有记载,随?巢元方所著《诸病源候论》记载了岭南俚人的一种毒药及解毒诊断方法:“岭南人有不强药,有蓝药、有焦铜药、金药、菌药。此五种药中人者,亦能杀人。但此毒初著,人不能知,欲知是毒非毒者,初得便以灰磨好熟银令净,复以水杨枝洗口齿,含此银一宿卧,明旦吐出看之,银黑者是不强药,银青黑者是蓝药,银紫斑者是焦铜药”。瑶医在诊断疾病时,有望诊、脉诊、目诊、腹诊、指诊等诊断方法,临床中,有关“毒虚致病”的客观指标(阳性体征)往往通过瑶医诊法反映出来。瑶医把人体疾病概括为36种风(痧)或72种风(痧),当浊气上熏,邪毒犯身,瘴毒积聚于体内,多成“痧气”。瑶医通过观察面部皮肤颜色、斑点、毛发倒竖、口唇颜色等判断痧症的种类、病情的轻重。当邪毒初犯人体,患者表现为发热身重,头晕眼花,胸脘胀闷,恶心欲吐、刮其前胸皮下可见泥鳅样痧形隆起,此症称为泥鳅痧;当痧毒较重,则出现头昏头痛加剧,胸腹满闷或大吐,刮其胸部可见蚂蟥样痧形隆起,此症称为蚂蟥痧;痧毒严重者,大汁淋漓,口唇青紫,四肢拘挛称为绞肠痧。
瑶医对病症名称的命名也多以毒来命名。如外科病分热毒、疮毒、血毒、血瘀、毒结、风毒、虫毒、外伤、其他九大类。热毒类病有无名肿毒、瓜藤痈(多发性脓肿)、螃蟹差(虎口肿毒)。疮毒类病有黄水疮、生疮、疔蛇头疮、奶疮、对口疮、红硬疮。血毒类病有破伤风、红丝疔、红绿疔。血瘀类病有冻疮、老鼠偷粪门、内痔疮、外痔疮。毒结类病有老鼠疮、骨痨。风毒类病有鹅掌风、猪头肥、男人随风入脏。虫毒类病有蜈蚣咬伤,蜂虫咬伤、毒蛇咬伤、疯狗咬伤。外伤类病有:跌打损伤、刀伤出血、烫伤、异物入肉不出、伤口不合。其他类病有骨折、脱臼、断指、尿道结石、疝气。
皮肤科病有以下八大类:热毒痒类病有蛇串疮、火龙缠身。花柳毒类病有鹅絮、蜡浊泻木棉毒、杨梅咸疳、红浊、白浊、杨梅、芒果、鱼口横棋、花柳病、铜古、米子。湿毒痒类病有烂手烂脚、湿疹、汗癣、癣、顽癣、臭(脚湿气)。风毒痒类病有身痒症(风团)。虫毒痒类病有沙虫脚、赖抓。漆毒痒有漆树过敏。毒结于肤类病有鱼鳞病、鸡眼等。
五、中风
瑶医认为十病九因风,瑶族民间有72种风症之说,风又分为血风——为阳;气风——为阴。癌病多因于风,风从鼻口入,要防癌先治风、先治鼻;风为百病之长,治病先治风,血行风自灭。
风指以抽搐昏迷为主症的一类病症。其分类为:按发病;抽搐姿势不同分为鸡爪风、撒手风、看地风、弯弓风、地倒风等。按兼症不同为水泻风、黑沙风、肚痛风、夜啼风、哎逆风、胀胀 风、潮热风、昏迷风、迷风、迷魂风等。按发病时声音不同分为羊风、马风、鹦鹉风、猪母风等。依命名的有老鸦风、鹊惊风、蛇风、羊颠风、颠猪风、鹭子鸦风、鱼口风、蚂虫另风,马蹄风、鲫鱼风、螺蛳风,此外,还有寒风、五鬼风、散惊风、乌缩风、虎口风、内吊风、天吊风、缩沙风、冲风等。肝惊风疾病有失魂症(惊恐症)、舌伸不缩。风湿类病有关节痛、风湿病、腰风湿。心疯类病有心脏歪(颠狂)、疯手、疯脚、疯气病。肾风类病有产后风、头风、秀球风。儿科风有:惊风类有月家惊、夜啼惊、脐惊风、胎惊、乌鸦惊、天吊惊、潮热惊、鲫鱼惊、膨胀惊、脐脚惊风、鸡犬、惊风、扭筋缩惊风、月盆惊风、肝痛惊风、夜眼惊、跌倒惊、眼迷惊、宕鹰惊、大惊风、反爪惊、翻水惊、摆脑惊、脚惊、手惊、客麻惊。
六、痨症
瑶医认为痨乃劳也,其意有三:一是劳伤五脏而致“亏”;二是劳人伤神、缠绵难愈;三是虚劳损精、虚火妄动。常见致病为奶痨、肺痨、肾痨、心痨、肝痨、脾痨、色痨、血痨、月痨。
肾精痨:指以肾虚精不固、精泄为主要病因的疾病,有夹色、阴缩、缩阳症、遗精、阳萎、早泄。
血痨,指以血运异常,血液外溢的疾病,有脉漏、吐血不止、砂淋、便血、尿血。血虚痨,少白发、脱发。
脏腑虚痨,指以虚损为主的疾病,有五脏虚证、肝虚、心虚、脾虚、肺虚、肾虚、气虚、血虚、上部 、中部虚、下部虚,骨痨。肺咳痨,咳类疾病有咳嗽,伤风感冒、哮喘、肺痨病。肝黄痨,有起黄(黄疳)、黄肿病(钩虫病)、肝炎。
| 疾病搜索 | ||||
| 最新提交预约记录 | |||
| 妈咪宝贝问吧精华区 | |||
| 怀孕40周 |
|
| 东亚医讯 亲亲宝贝健康卡 |
|
| 疾病预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