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医治疗原则就是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又称治则。瑶医治则是以瑶医理论为指导,对预防、养生、治疗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防病治病规律,是预防、养生和治疗都必须遵循的准则。瑶医治则是瑶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瑶医思维中最具特色的三元和谐、盈亏平衡、气一万化等观点为指导,是我国古典哲学的抽象、模拟认识论在瑶医预防、养生、治疗中的具体体现,是瑶医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的指导原则。可以说,瑶医治则是高度概括瑶医论治思想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
治疗方法则是在治则指导下制定的具体方法,又称治法。例如,各种病症从盈亏关系来说,离不开盈亏斗争及其消长盛衰的变化,因而打盈、风亏就是治疗原则。在这个治疗原则指导下,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在专病专方的基础上,配合加减运用解毒、祛风、消痧、除蛊、补气、养血等方法,这就是打盈、风亏的具体治法。
从治则与治法的关系来看,二者关系是从属的,治则的内涵一般、抽象,治法的内涵特殊、具体,二者的区别是大治则与小治法的区别。治则比较稳定,而治法比较灵活,治法是在治则的指导下具体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而治则是治法的升华。就治则与治法在临床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分析,治则应为第一层次,包括祛因为要、风亏打盈、治求专方、恶病不补、捉母擒子等;它不能直接指导临床组方用药,只是对各种治疗法则的抽象概括,决定着具体法则的大方向和总任务。而治法应为第二层次,是指导临床处方用药的具体方法,它根据疾病的特点、患者的个体差异、发病时间、发病地点等多方面情况,在辨病的基础上随病症提出,并随病症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瑶医治疗原则
一、祛因为要
祛因为要,就是在治疗疾病时,必须针对病名病类,寻找引起疾病的根本原因,然后运用药物或其他手段,祛除致病因素或致病物质,使邪去正安。其前提是审病求因,其目的是祛除病因。
任何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总是通过若干症状、体征显示出来的。治疗疾病,应对病人的各种症状、体征进行分析和归纳,根据得病的病因,考虑人体的体质,确定疾病的病位,区别不同的病理特性,而后施治。症状、体征是瑶医辨病的基本指标和因素,瑶医在对这些具体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的同时,找出根本原因,确定病名,并用专方治疗。
共3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