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来源: 作者: 日期:2010/10/20 11:37
中医学现阶段所大力推行辨证论治,但辨证论治自身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具有一定的不清晰性和随机性,易受假象干扰,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辨证论治多侧重于疾病某阶段病情状态的整体认识,重点考虑每个患病个体的机能状态及其所处环境的差异。例如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又有轻重缓急的不同,加上四时气候,地理环境、体质因素等,对病情变化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往往可掩盖疾病内在的病理变化,在某些情况下经过治疗,疾病症状虽可得以缓解、减轻甚或消失,但疾病却不一定真正根除。这使得辨证论治在许多情况下显得较为局限。
同辨证论治相比,辨病论治、治求专方的优势自不待言。首先,治求专方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以久经考验、行之有效的专方来治疗疾病,可以减少在临床工作中的盲目性,保证了疗效。其次,治求专方也有助于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避免了一些人“胸无定见”、“以人试药”、“以药试病”现象的发生。时下许多医生“惟记方数首,择时尚之药数种,不论何病何症,总以此塞责,偶尔得效,自以为功。其或无效,或至于死,亦诿于病势之常”(《医学源流论?治人必考其验否论》),这种盲目的行为无助于医疗技术的提高,致使医者终生诊病而终生迷惑。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瑶医学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传统瑶医学对于疾病的诊察,主要凭借望、闻、问、触,由于方法局限,对疾病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就会受到限制。有些疾病的早期,已发生器质性病变,却表现为隐匿状态而无法获知,而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因此,应在继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的疾病观,吸收现代先进理化检查方法,拓宽诊断视野,从瑶医学角度揭示贯穿于疾病始终的内在规律,同时扬瑶医“专方治专病”之长,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四、恶病不补
所谓“恶病”,指的是病情重、发展快、难治疗、预后不良的一类疾病。如各种恶性肿瘤和红斑狼疮就属于“恶病”范畴。这类疾病的潜伏期、初期或无症状期可无任何不适,或者是有临床症状亦不能引起重视,如咳嗽、胸痛、咽喉肿痛、腹痛、泻泄、关节疼痛等等。
从证候性质方面多难以判断准确,而只有通过现代理化检查方法才能明确疾病的严重程度。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证候轻浅,一般医生多以普通对证药治疗。实践证明,普通对证方药在施治中往往效果不佳,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反而会逐渐加重,直至最后达到危殆不治。迨至晚期,各种恶性临床表现接踵而至,病邪久恋不去,且日渐炽盛,消耗人体使之日衰,虽然内在邪气盛实,但外在证候表现却是一派虚弱之象。此时治疗,往往会因病人体质不堪攻击而多用补药,很少会使用大剂攻伐之品。然而正由于此,却多使正气未见其复,反使邪毒日盛一日以至于不可遏制。根据大量实际经验,大致可以证明,以补药治恶病者,极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恶病之所以为恶病,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毒重邪深,危害人体迅烈,且不易祛除。因此欲治恶病,必以猛药方可奏效。此点正合金元中医名家张从正的攻邪名论:“邪去则正安,邪未去补之足以资寇。” 而恶病不论正气强弱均以毒邪深陷久恋为主,治疗自始至终亦应以祛毒除邪为重,且不可执迷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胜自能祛邪”之论,而滥施补药,贻误病情。
恶病初期轻证多易被忽视,施用轻浅之药当然不足以拔除毒邪之根,故往往愈治而病愈甚,终至不治。而晚期虚证多被误治,施用补益之品不仅正气未复,反倒使邪气狂张,最终还是徒然。对于恶病的虚实判断,应当不循教条之理,而应明确恶病不论初期和晚期,均以邪实为本。因为此类恶病,邪气盛是一直持续始终的。初期证候轻浅时,毒邪便已根深蒂固,而至晚期,虽正气虚衰,但是毒邪却炽盛不退,虽有精气夺之虚象,但绝不可视为纯粹虚证。既然邪气炽盛自始自终存在,在疾病诊断治疗中,祛毒伏邪便应自始至终作为要法,以此解决疾病的主要矛盾,否则,应用补药,势必助邪误病。
恶病之虚不似常病之虚,常病之虚无邪盛之实,理虚扶正自可收效,而恶病之虚多伴实邪,补之不仅无益,反而有害。治病之道,贵在有效,而有效之方药,必有至理存焉。或有人质疑,虚乏之身不耐攻击,攻伐之药,有病者病受之,无病者人受之。而恶病邪盛,正宜攻伐以除之,若斤斤虑及虚实补泻之教条,不能灵活体会应用,虽理近至道,则实而误人。
五、捉母擒子
瑶医的“捉母擒子”治疗原则,实际上就是抓主要矛盾、画龙点睛之法。
由于疾病在发生、发展、传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主要病症与次要病症,因此在临床治疗时,应先抓主症。主症是指决定全局而占主导地位的症候。次要症状主要包括兼症、变症、夹杂症。兼症指附于主症的兼见之症。变症指医生误治之后,使原来的主症一变而成另一症状。夹杂症则可因人的体质不同,感邪虽一,但发病则异;或是先有宿疾,后感新病,则老病与新病,标病与本病,表病与里病交叉出现。由一种主病引起其他继发性疾病的相兼出现或并存时,因其症状复杂,表现形式多样,既有原发性疾病又有继发性疾病,
甚至有时继发性疾病的症状表现比原发性疾病更典型、更突出、更严重。因此在临床上处理这种复杂情况时,瑶医就明确提出“捉母擒子” 的治疗原则,即抓住主病(母)不放,治疗原发性疾病为主,兼顾继发性疾病(子)。主症是纲,治疗主症则纲举目张,附属于主症的兼症、变症、夹杂症等,也就自然而然迎刃而解。
例如,瑶医皮肤科中治疗“寻常疣”时,因“寻常疣”发展快、传染性强,“寻常疣”很多,这时,瑶医往往抓住皮肤上最早、最大的一颗“寻常疣”(即所谓的母),来重点治疗,在治愈“母疣”后,“子疣”往往随后消失。
| 疾病搜索 | ||||
| 最新提交预约记录 | |||
| 妈咪宝贝问吧精华区 | |||
| 怀孕40周 |
|
| 东亚医讯 亲亲宝贝健康卡 |
|
| 疾病预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