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瑶医导医网 >> 特色项目 >> 正文

瑶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来源: 作者: 日期:2010/10/20 11:37

摘要:瑶医的“捉母擒子”治疗原则,实际上就是抓主要矛盾、画龙点睛之法。

  瑶医学认为症状为病之标,病因为病之本,二者为因果关系。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既不会有症无因,也不会有因无症,不过或明或晦,尤当详辨明察。病因和症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他们相互联系、互相依存,其表现形式往往很复杂。一种病因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产生多方面的症状,而一个病症又往往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因此临床时,对一些证情复杂者,应当详究病人的发病原因、起病经过及治疗情况。瑶医在临床实践中,极为重视病因的探求,注意了解病人所感知的一些可能致病的原因,若这些原因与病症能够明确,就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从而进行审因论治,提高疗效。瑶医学所认识的病因,包括存在于自然界和人体的致病原因,如痧、瘴、蛊、毒、风、痨、瘀、寒、热等等。

  探求病因的目的是为了治疗疾病,因此在临床上瑶医更为重视的是怎样祛除病邪,使病体恢复。瑶医认为,疾病的产生是因为病邪积聚于体内,若使疾病向愈,唯一的办法就是将邪气祛除。病不是人体本身就存在的物质,其袭人途径有两条,一是自外而入,一是由内而生,所以人体要恢复盈亏平衡的状态,必须将积聚于体内的邪气祛除出外。病邪出于人体的途径有三:即从汗孔、从鼻窍、从下窍而出。在此应强调一点的是,祛除邪气有其科学内涵所在。祛除病因的常用方法包括取嚏、药物灸、蒸、薰、熨、针刺、放血、刮痧、梳乳、药浴等等。

  二、风亏打盈

  瑶医盈亏平衡理论,揭示了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认为人体要保持健康的生理状态,机体内外环境的盈亏平衡是关键,不但要求机体自身各脏腑之间的相互平衡,亦要求机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平衡。一旦这个平衡被破坏,机体的健康也就不可能得以保持。盈则满,满则溢,溢则病,如脑溢血、血山崩等症。同样,亏则虚,虚则损,损则病,如眩晕,贫血,哮喘等。根据这一理论,瑶医治病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药物及非药物疗法促使机体与周围环境及机体内部各脏腑之间恢复盈亏平衡状态。

  人生活在自然界中,机体与周围环境要保持相互的盈亏平衡,人才能少生病、增健康,如果这个平衡被打破了,人就会生病,所以治病不能忽视调节机体与周围环境的盈亏平衡。如秋季久旱无雨,易引起老年人呼吸道疾病,瑶医常用罗汉果炖猪肺等以湿润肺气来预防及治疗,多能收效。又如冬春天气久雨不晴,气候潮湿,常有“湿气重”的表现,即是湿盈,湿盈就会引起寒湿凝滞,寒湿凝滞常引起风湿病,故在岭南冬春季节风湿病为多发病,瑶医常用祛风除湿,活血散寒的疗风湿药物煎水熏洗或药浴,以消除机体内多余的寒湿之气,预防或治疗风湿病。再如洪水也是自然界中各因素之间盈亏不平衡所导致结果,随之机体与自然界的盈亏平衡被打破,所以洪水过后常引起人群中疾病的发生。此外,瑶医注重调节机体与自然界的盈亏平衡还表现在冬补、夏消、春燥、秋润的饮食特点上,这样就能盈亏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

  瑶医将药物分为风药及打药两大类,对于盈症的治疗,以打药为主;治疗亏症,则以风药为主。临床具体运用时还根据不同脏腑的盈亏,选用不同的打药及风药,有时是风打两类合理配伍,使药力更专更宏。瑶药最常用的“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归结起来也分风打两类,如早已流传在瑶族民间的一首药歌云“五虎威振坐山中,寒热温平息息通。九牛力大强筋骨,益寿超过庞宜宗。十八武艺能掌握,那怕猎物无钩弓。七二风名治百疾,留下后人去追踪。”

  “五虎”即入山虎、上山虎、下山虎、毛老虎、猛老虎。五虎在功用方面大多是打药,例如,入山虎常称二半针、两面针等,其解释为其一本药生长有刺,为正钩生长,方向朝向 山川,如猛虎爪样;其二是药性为攻剂,作用有如猛虎一样,而被命名为入山 虎。功能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止痛、散结杀虫,在临床上常用于跌打、风湿骨痛、胃痛、牙痛等症。“九牛”包括白九牛、红九牛、花九牛、青九牛、黄九牛、黑九牛、紫九牛、蓝九牛。其功能主要是舒筋、通络、补肾。以紫九牛的原植物来核定,就是当今用在临床的血风藤、翼核果,功能养血固肾益精,舒筋活络,属风药。“十八钻”的用途主要是通达经脉,透利关节,对瘀阻、湿滞的患者较为适宜。七十二风用途极广,包括有寒热、温平、降泻、扶补,在临床配伍均有独到疗效,属风、打药。

  瑶医用药的原则是盈则消,治疗盈症以打药为主(瑶医把药物分为风药和打药两大类);亏则补,治疗亏症以风药为主。风、打两类药物合理配伍,使机体达到与周围环境及机体脏腑之间的盈亏平衡状态,这样就能去除疾病,病体痊愈。

  应用瑶医的盈亏平衡理论治疗精神分裂在临床上收到了可喜的疗效。那些哭笑无常,弃衣而走、不辨亲疏的病人,瑶医认为是由于邪火攻心、上扰神明,邪盈而致,治疗宜解邪气、清心火、定神明,在用药上以打药为主。那些自言自语、木呆、生活不能自理者,是由于阴痰内阻(瑶医把痰分为阴痰阳痰两种,看得见、吐得出的是阳痰,看不见、吐不出的是阴痰),心脑失养(即亏)所致,故治疗上以补心脑、养心神为主,正气充盈则阴痰自消,用药以风药为主。还有泌尿系统的结石病,瑶医认为是肾气不足所致,因此治疗上一改常规使用的破石软坚,清热利尿之品而为温补肾气之品,收到了很理想的溶石效果。对于乙型肝炎,瑶医认为是由于肝气不足(亏)引起,摒弃了中草药主张使用的清热解毒的治疗方法而重用滋补肝气的十全大补的治疗方法,取得了可喜的疗效。十全大补,又名大补药、瑶老药、药王,为萝摩科黑鳗藤属假木通的全株。为藤状灌木,生长在海拔600-1000米的山谷树林中。味苦微涩 ,性微咸,有通经活络,补血补气之功。它在众多的瑶药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是瑶医在临床上治疗贫血、病后体弱,产后血虚,月经不调、闭经、不孕症、产后恶露过多、四肢酸 、肺结核、神疲乏力等症的主药。瑶医将乙型肝炎确诊为肝痨,认为是由于肝气不足(亏)引起,故用“风”药为主进行调补,效果显著。

  三、治求专方

  治求专方是在识别疾病的基础上,按照所辨疾病的不同而施以相应固定不变的主方进行诊治。瑶医治病着眼于疾病变化的基本规律,在治疗上注重寻找每个病的主方,即一疾病一主方,专病专方,使之更好地趋近疾病本质。

  所谓病,通常是指人体机能或形态的异常变化或病理形态的诊断学概念。任何疾病都具有自身一定的发展规律及病情演变的大致轮廓,在治疗上有一定规律可循,即每个病都有每个病的基本病因、病机、变化规律、主要治疗方法及专门治疗药物。因此瑶医在治疗过程中强调首先要辨明疾病,即辨病,使用专方治疗,并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不轻意更方换药。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同的兼杂证,则在主方基础上灵活加减。治求专方是对瑶医医疗实践中客观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对瑶医临床治疗经验的升华。治求专方经过了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反映了带有普遍性的规律。

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篇:
  • 下一篇:

疾病搜索
最新提交预约记录
妈咪宝贝问吧精华区
怀孕40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东亚医讯 亲亲宝贝健康卡
疾病预防
预防接种 婴幼儿 小儿肺炎
新生儿 孕妇 小儿哮喘
小儿多动症 小儿急症 婴幼儿腹泻
小儿肠炎 小儿感冒 更多儿科病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