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瑶医导医网 >> 特色项目 >> 正文

瑶医养生与预防

来源: 作者: 日期:2010/10/20 11:24

摘要:瑶族人民亦不例外。瑶族先民早在秦汉时期就集中于湘江、资江流域的中下游和洞庭湖沿岸的广大区域,南北朝时期又扩大了分布区域,“东连寿春,西通上洛,北接汝疑”。

  (2)避邪防病

  瑶族先民很早就认识到,疾病是由于人体感受某种邪气而发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特别注意与邪气的接触。例如在很多瑶乡禁止带病串门,瑶族很久(古老)以前就认为有的疾病具有(过人)传染性,并称这类疾病为“稿加”,它包括天花、水痘、霍乱、痢疾等传染病,对这类疾病如果只发生个别病例时,就在病家的门上插上草标,谢绝外人入内;如果病人不断增多,就在村寨入口处放上有刺的小树、表示寨内有传染病,谢绝外人入内,以预防疾病的传染和流行。

  还有就是部分瑶族推行的火葬,他们认为人死后,腐败的躯体会散发出一种毒气,这种毒气会污染水源,山林,健康人接触了弄脏的水源、山林就会得病。他们还认为,那些因痨病(肺结核)、老鼠疮(淋巴结核、鼻咽癌等)和发人瘟(霍乱)而死的人,他们的口鼻中会有孑孓蛆虫涌出,这些孑孓蛆虫不但能使接触死者的人得病,还会通过污染水源、山林而使他人得病。所以凡是生“痨病”、“老鼠疮”及发“人瘟”而死的人,死后立即用煎熟的鸡蛋蒙住死者的口鼻。然后再洗身入殓,做道场,出山在野外火化。火化所用的燃料为送葬者每人带一捆干柴或松枝加上临时就近拾来的干柴。据说用煎蛋堵鼻,一是堵住孑孓蛆虫不让其散发出来;二是已经散发出来的孑孓蛆虫会附在有香气的鸡蛋上。这既保护了水源、山林的清洁,又方便了后代对遗骨的处理;更重要的是,对那些确为患传染病而死的人,经过火化,彻底消灭了传染源,保护了他人的健康。

  另外,有病的老人去别人家里饮酒作客或在群众聚餐的场合,都自觉带去食具。如果他们忘了带食具,就会自觉地取芭蕉叶代碗,临时修木枝代筷。餐中让别人替他们夹菜放在芭蕉叶中。有的地方的瑶族还有家庭分餐的习惯。这说明瑶族人民对防止病从口入早已认识,采取的预防手段和措施也是科学合理的。

  (二)既病防变

  瑶医强调对疾病的治疗要及时、准确,否则易“转症候”。他们认为大多数“症”的病情都比较轻浅,只要治疗及时得当,预后都较好,若失治或误治,多会转化为“经” 类疾病而出现高热、抽搐、昏迷等凶险症状。这类疾病的病情重,预后差,即使病愈也大多会留下后遗症。有些“症”之间也可发生转化,如突发脘腹痛、口渴、呕吐清水、全身疼痛、刮肩胛部可现鱼鳅状隆起的“鱼鳅症”;若得不到及时治疗,病情会转重变成腹痛吐泻、皮肤萎黄、刮皮肤出现红绿色斑点,双下肢肌肉弹跳,渐向上延伸,甚至全身肌肉跳动的“蚂蟥症”等。

  二、养生法

  1、婚娶民俗药用防病养生:瑶族人民男婚女嫁时,都有一定的仪式,尤其是男方举行婚礼时,餐桌上每人各备有一个大槟榔,席后人人就嚼槟榔以祛瘴疬,消酒谷,治腹胀等症。

  2、小儿民俗药用防病养生:小儿降生时,便在产房中焚烧苍术,祛邪气,防外感;同时以开水浸泡川连给新生儿频频含咽,以治胎毒;新生儿满月外出,身边常插上桃枝以祛邪气;小儿满岁,婆家习送项圈、麒麟、铜人、铜锁等物以保安康;小儿走魂(疳积证),瑶医除常针刺四缝穴治疗处,同时佩带药袋(内装六月雪、朱砂、白术、五指毛桃根等药),使魂归身。

  3、老年民俗药用防病养生:瑶族人民年过六十岁,每人习备一坛命粮。出嫁晚辈女儿,每人每月需送一些白米和鸡蛋回家作为命粮,以示孝敬老人。年过六十岁的老人,每月初一和十五各煮一次命粮饭吃,饭上蒸有一个鸡蛋加适量的蜜糖送服。

3页 上一页 [1] [2] [3] 

  • 上一篇:
  • 下一篇:

疾病搜索
最新提交预约记录
妈咪宝贝问吧精华区
怀孕40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东亚医讯 亲亲宝贝健康卡
疾病预防
预防接种 婴幼儿 小儿肺炎
新生儿 孕妇 小儿哮喘
小儿多动症 小儿急症 婴幼儿腹泻
小儿肠炎 小儿感冒 更多儿科病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